東北季風

凌晨的雨滴落在地上,弄醒了我,自然又親切,甦醒自己敲醒往日迷茫的歲月,是的,時光是一道不滅的雕刻家,雕琢著每一個人的心境,由粗曠到細緻,或是在兩者間來回游離。我的起身,貓咪立刻陪我,這種靈性的動物多少也給自己另類的想像,此刻不再有父親的歌聲,不再有母親的鬼故事,在冬夜的凌晨只好一個人旅行於文字,但願東北季風的降臨,在今日的午後,我可以再次的去潛水,在那冰涼的水世界學習追逐氣候變幻帶來的魚類習性,在幽暗的海溝照明害羞的女人魚。

台日三方共同測量蘭嶼環境輻射 僅一處有偵測差異 原因尚待釐清

[張育菁/報導]11月10-11日日本首都大學教授加藤洋以及櫻美林大學教授中生勝美與台灣五位專家以及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三方共同檢測蘭嶼環境輻射情形。測量範圍主要依據日本學者9月份所測得的3處熱點進行複測,唯在朗島舊衛生室外牆一帶,日方儀器偵測到異常,其餘地區雙方測得的結果,皆在正常範圍內。測量結果差異的原因,仍尚待釐清。

朗島舊衛生室外牆 出現偵測差異
為釐清蘭嶼地區的環境輻射情況,台灣出動核能資訊中心、放射試驗室以及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與日本學者三方,四個單位,共同測量蘭嶼環境輻射現況。除了朗島舊衛生室外牆一帶三方測量結果有爭議外,其他地方的環境輻射都在天然背景值0.2微西弗/每小時以下(見圖一)。

至於朗島舊衛生室外牆一帶,日方儀器偵測到50-80微西弗/每小時不等的異常反應;儘管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也以高精密儀器進行30分鐘複測,但是並未測得類似反應,而差異的原因,台日雙方目前尚無共識。

日方儀器上並未標示校驗日期,因此台方要求日方提出校驗證明,以確認儀器的準確度。加藤洋表示該儀器是公司樣本,應該都有定期校驗,將會事後補上證明。財團法人核能資訊中心董事長朱鐵吉提議,或者下次台日共同偵測前,可以一起到國家實驗室校驗彼此的儀器,以確保雙方儀器偵測的準確度。

圖490-1:圖一:2012年11月10-11日蘭嶼地區環境輻射共同偵測紀錄(原能會/提供)

蘭嶼地區環境輻射共同偵測紀錄

 

中生:勿過度恐慌,少赤腳、多漱口
儘管目前雙方對於測量差異的原因都無法提出合理的解釋,但是中生勝美呼籲,儘管目前尚未釐清測量差異的原因,但是民眾也不要過度恐慌。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赤腳走路,並且進食前一定要洗手、常常漱口,可降低輻射物質對身體的影響。

說明會中,中生表示,未來將會進行人體健康與環境輻射的相關調查,並發放問卷,請居民配合。除此之外,中生也提到研究的第二個主題—海嘯,日本約每兩百年就會發生一次大海嘯。距上一次的大海嘯至今也約有200年的時間,他認為若200年是一個周期的話,台灣政府不應忽視海嘯可能帶來的影響。

圖490-2:台日三方共同偵測蘭嶼環境輻射。

 

台日三方共同偵測蘭嶼環境輻射

圖490-3:加藤洋與台灣的專家正設法找出偵測差異的原因。

加藤洋與台灣的專家正設法找出偵測差異的原因

說明會不歡而散 場面火爆
由於台日學者、專家對於偵測差異處,皆未能提出合理的解釋;對於差異的原因也尚無共識,使得居民對說明會的意圖感到質疑,而引發火爆場面。東清教會牧師張海嶼甚至氣得直指核能資訊中心董事長朱鐵吉,「如果核廢料安全的話,乾脆搬一桶(核廢料)回去好了!」

圖490-4:東清教會牧師張海嶼甚至氣得直指核能資訊中心董事長朱鐵吉,「如果核廢料安全的話,乾脆搬一桶(核廢料)回去好了!」

 

東清教會牧師張海嶼

壓克力臨時車牌 11月中開始發放

[張育菁/報導]為輔導民眾淘汰無牌車以及恢復車籍,鄉公所向台東縣政府爭取3年的緩衝時間,並暫以壓克力板製成的臨時車牌列管鄉內的車輛。目前鄉公所已完成鄉內的車輛統計,預計11月12日開始,會陸續將壓克力車牌發放到各村辦公處。

 

財經課長施森茂表示,目前的臨時車牌與一般的車牌的差異在於,一般車牌具法律效益,因此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時,除了能夠釐清責任歸屬之外,也會有第三強制險的保障;臨時車牌不具有強制險的保障,但是可以幫助民眾在交通事故發生時,循線找到肇事者。

 

根據鄉公所的統計,未來將有約800輛的汽機車會掛壓克力臨時車牌,車牌上會顯示村名、車種以及牌號。如「東汽-001」,表示東清村、汽車、001號。

 

1日大停電半數路燈又死當

[張育菁/報導]天秤風災造成全島170盞路燈損壞,經過一個月的修繕後,約80%的路燈已恢復使用,但不幸的11月1日的全島大停電,導致40%路燈因不明原因突然斷電而損壞,使得蘭嶼的夜晚再度陷入黑暗。島上僅有一名路燈維修人員,目前正在趕工中。

蘭嶼電廠工作人員表示,11月1日的大停電是因為地下電纜短路,但這樣的事情發生機率相當低,但是實際原因,則必須等到11月12日電纜的維修人員進來之後才會知道。

島上唯一的路燈維修人員周朝清表示,這次路燈損壞的主要是「明滅器」,屬於台電提供的材料,所以必須先向台電申請,無法馬上施工。目前僅能就手邊有的材料先行更換、維修。

傳統母語歌謠比賽 增親子組 傳承意味濃

[張育菁/報導]10月27日蘭恩文教基金會舉辦的雅美母語歌謠暨神話說故事比賽,由椰油國小小飛魚文化展演隊新編的雅美語歌謠與耆老黃杜混的傳統歌謠揭開序幕。為了更加凸顯文化傳承的功能,今年特別增設「親子組」,吸引不少母子、父女檔參賽,不僅畫面溫馨,也使得語言與文化傳承更加落實。

蘭恩文教基金會主辦的「紅頭嶼盃」雅美傳統母語歌謠比賽已經進入第17年,傳統母語神話說故事比賽也邁入第9屆,比賽方式按照年齡分組,但往年30-50歲之間的報名人次都偏低,因此主辦單位希望透過親子組的設立,吸引更多家長以及青壯年、中年族人的參與,同時也讓語言與文化的傳承回歸家庭。

比賽現場約有300人,參賽者每個都盛裝打扮,參加說故事組別的爺爺奶奶們不僅架式十足,還自備道具。來自漁人部落的張清長講解舊時雅美族人使用器具方法的時候,突然從陶甕裡拿出一隻活生生的螃蟹,讓現場的所有人驚呼連連!有些第一次上台的小朋友,因不曾再那麼多人面前表演,害羞的靠在母親身邊;有些則是表情生動,唱作俱佳。

蘭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丁紹慶表示,雖然小朋友們大多已經聽不懂老人們所唱的歌詞了,但仍然希望藉由母語歌謠暨神話故事比賽的辦理,讓孩子們能夠感受到自身文化與語言之美,永續傳承。

重點旅遊資訊

最新小島消息

社群連結 / 搜尋

  • 蘭嶼.人之島
  • 蘭嶼.蘭色大門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