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嘴鼻岩

尖嘴鼻岩

今天下午帶著簡易的潛水相機,第一次拍下這個地方給自己留影,稱””尖嘴鼻岩”走過青青草原,而後下坡走非常尖銳的礁岩,好久沒走這條路,一個人攀岩,走垂直的礁壁,海流穩定,我於是心安很多,一個人不敢說是經驗豐富,只是依據海水的符碼,找平靜的路,這是挑戰,此時已經沒有人來此海域潛水,當然大尾的六及鼻魚仍在,但就在最危險的急流區,體能尚未恢復,也就不免強。我希望,潛水的朋友們,不要來這兒潛水,礁石不認識妳們的靈魂,把他留給我跟海深約會的權利。

可敬的族老

島嶼老人

昨天上午,我兩位東清部落的親表姊去我們的地瓜田挖地瓜,這是我們延續情誼的禮俗,這也讓我孩子的母親有顏面,讓她們在田裡有故事說。下午開車送她們回家,就在往野銀部落途中,遇見這位可敬的族老,我慢慢駛經他身影,以示尊敬,不讓他驚嚇,手推車讓他省去背地瓜徒步的重量,卻讓我加倍了對他的尊重的質量,叔叔好,我們說,一句話減輕了他的孤影,他微笑回應,唯一的表達方法。現今在我眼前發生這班原出勞動的情境,每每是個人思索島嶼人文的同時,加深了自己理解本民族與環境相連的密碼,這個密碼是自己親身練就原初生活實踐的體驗與感悟。

寧靜卻高級的饗宴

前天終於去潛水抓魚了,我以過去的經驗,掩飾我剛回到家,疏離海洋而退化的體力,好久沒下海,海水冰冰的。快兩個月沒下海,有疏離的感覺,我很不喜歡的感覺,我於是在很淺的地放潛水,不抱著有漁獲的期待,最終我的網袋裝滿了魚,讓我上下潛水感覺很重,快二十尾的數量,體能變差,問題是我還要攀岩,有時想起來,這簡直是給自己找麻煩,爬上尖銳的礁峰往下望海的寧靜卻是高級的饗宴,喘口氣想著,很幸福可以不用花錢就有魚吃,告訴自己應維持體能。家屋又有了魚乾,男人回家了。隔壁家的表弟,近月來成為放定置網的好手,捕了很多白毛魚,說,家裡曬著魚很有滿足感,這種禮物很是智慧,他笑著看我殺魚。

 今日漁獲

東清氣勢強 海洋盃拼板舟競賽得第一

【張簡新卉∕報導】參賽選手在直線航道時加速向前划,企圖拉開與對手間的距離。這是10∕24在紅頭八代灣舉行的「海洋盃第三屆拼板舟競賽」,以達悟(雅美)男子精湛的划船技術決勝負。其中五對槳(十人拼板舟)競賽的冠軍、亞軍由甫造五對槳的東清和紅頭社區獨得,在新船加持下展現兩部落的實力。

此次的競賽項目共有一人舟400公尺、雙人800公尺和十人舟越野賽 ,共有21組,採計時制;比賽中除競賽船員須依規定航道行駛,在停靠時也有限制,沒有達到標準者會增加加秒數,非常嚴謹。比賽當天風浪甚平,但在岸邊的一些碎浪使選手在停泊時有些困難,幸賴岸上其他族人一起幫忙才輕鬆上岸。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比賽,各項目的名次陸續出爐;最受大家矚目的十人舟越野賽,冠軍為東清隊,成績領先第二名紅頭四分多鐘,第一名當之無愧。東清和紅頭部落都在今年七月完成一艘新的十人大船,並用它們得到勝利,對該部落的造船技巧與划船技術都是一項肯定。比賽當天,縣長黃健庭恰在蘭嶼巡訪離島建設基金專案之進度,也來到灘頭為選手打氣、頒獎。

單人舟400公尺
名次姓名成績社區
1謝振雄3分13秒53東清
2黃光德3分17秒98東清
3謝信義3分18秒12東清
4呂帆3分18秒19漁人
5謝汝如3分20秒20椰油
6謝秀雄3分24秒56紅頭
雙人舟800公尺
名次姓名成績社區
1江多志、謝信義6分16秒71東清
2黃光德、黃明雄6分19秒73東清
3黃信義、謝秦道6分26秒19東清
4李坤仁、邱金平6分29秒82朗島
5謝振雄、施東勇6分39秒89東清
6鄭馬羅、李坤玉6分47秒56朗島
十人舟越野賽
名次社區選手時間
1東清江必書黃光德24分17秒27
黃信義江多志
江榮明施東明
鄭福利謝信義
謝秦道鍾惠明
2紅頭李文豪索玲強28分42秒28
林三桂李聖賢
謝秀雄周勳佑
周志強索鈴雄
周於添周明善
3朗島蔡武勇江大那29分11秒64
施泉秀鄭馬羅
邱金平黃碧風
郭茂森李坤仁
蔡新作李坤玉
4漁人鍾全治呂帆31分01秒55
黃明德鐘表玲
謝慶清黃明源
曾南春夏曼.賈巴度
喬全有楊馬倫

蘭嶼海洋盃第三屆拼板舟競賽

「島嶼的記憶」述蘭嶼、巴丹情 族人觀後反應佳

島嶼的記憶 蘭嶼場放映會

【張簡新卉∕報導】由族人張也海.夏曼拍攝的蘭嶼主題紀錄片「島嶼的記憶」,於10∕26晚間六點於蘭嶼中學的活動中心放映。影片本身獲得不少掌聲,電影放映後的座談會也相當熱烈。張也海‧夏曼除了和觀眾分享拍片心得外,還透露了下一步片的主題也將以蘭嶼人物為主。

「島嶼的記憶」全片是2013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的開幕片,影片內容由曾於1986前往巴丹群島,無意間促成兩島重新交流的顏福壽,與在當時跟他結為好友的Dominadnor Castillo,和選擇留在家鄉的蘭嶼林詩嵐、巴丹群島的ROGER兩組人所串起。導演張也海.夏曼跟著片中人物的角度,一同探討:兩個血源極為親厚、卻分處兩國而治的族群其相近∕相異之處,以及兩個族群在資本主義掛帥的社會中所面臨的衝擊,年輕人選擇在較大都會而言不便許多的故鄉待著,又對自己的故鄉有什麼樣的情感和期許?

「島嶼的記憶」拍出蘭嶼和巴丹群島的人民在生活方式有不少相似之處-除了傳統上以漁獵維生外,觀光業則是兩島年輕人主要的謀生方式;而醫療和生活資源不豐、交通不便等問題,也頗令兩地居民覺得頭大,更造成青壯年人口外移。片中也藉著顏福壽和Dominadnor Castillo的訪談點出:蘭嶼懸而未決的核廢料問題,和菲律賓貧富差距嚴重,是兩個島嶼最不同但同樣令人擔憂的事實。

張也海.夏曼在映後接受觀眾的訪問,分享了一些拍片甘苦談。他說,因為族語講得不是非常流利,在訪問耆老時必須先學會用母語發問,才能順利的溝通;訪問者對鏡頭有所恐懼或不能在言談中清楚表達出自己的意思都是拍片常遇到的難題。張也海.夏曼也透露,下一部紀錄片的主題將以自己的父母為主,將追憶:在當年,一位隨著國民政府遷播來台的外省兵與蘭嶼島上的姑娘,如何歷經文化背景差異和家長反對等種種障礙而結合。他笑稱,那或許可稱之為一部愛情片。

「第二屆部落電影院-IPIC原映」由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主辦,延續往年已露天放映的形式走訪台灣各地,邀請來自不同部落的導演以原民觀點記錄生點滴,並回到影片拍攝地放映,希望部落族人們在一次凝視自我身影。比較特別的是,團隊中的道武司先生特別在放映前幾天鼓勵、教導族人學習拍攝紀錄片,並於正片開始之前放映族人們的影像學習成果。短片中有部落老人吟唱的歌聲、孩童講著族語的童言童語、販賣麵食的族人熟練的動作…等,全由部落族人親自掌鏡,讓族人更有參與感,也體會到影像記錄帶來的魅力。

重點旅遊資訊

最新小島消息

社群連結 / 搜尋

  • 蘭嶼.人之島
  • 蘭嶼.蘭色大門 Google+